本站不再支持您的浏览器,360、sogou等浏览器请切换到极速模式,或升级您的浏览器到        更高版本!以获得更好的观看效果。关闭

必赢电子游戏网站

新闻

首页 > 新闻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学院新闻

与大师面对面:斯诺因克教授与必赢电子游戏网站研究生座谈纪实

如何处理找工作与写论文的矛盾?怎样合理安排时间?博士期间发表多少论文合适?如何处理同导师的关系?2011年10月25日,必赢电子游戏网站院馆,当这些问题一摊上桌面,引来共鸣者众。美国工程院院士、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斯诺因克(Vernon L. Snoeyink)微笑着坐在长桌一端,将水果盘推到大家面前,说:“吃点水果吧。”

 图为斯诺因教授。

图为座谈会现场。

“一定要写些值得别人花时间读,对得起自己学术声誉的东西。”

“好学生(students who excel)和普通学生(students who do well but not excel)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?是批判性思维(critical thinking)。特别出色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,而只按导师的想法做研究的同学,会做的比较好,但不会很出色。”斯诺因教授这样开场道。

“可是,”有同学怯怯打断他,“这么多年来,我们已经习惯了听老师的话,现在要如何培养这种批判性的思维呢?”

深秋的阳光透过705的窗户轻拂过桌面,20位同学围坐在桌旁,教授的目光一如这午后的阳光。“当你看文献时,不要盲从(don’t believe everything printed on the journal),要学会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。当你尝试发现其中的错误时,就打开了一条通往批判性思维的道路,随后你可以通过研究来证明,你的第一篇论文也随之诞生。”斯诺因教授说。

“如何才能写出具有批判性的原创论文来?”一位男生同学锲而不舍地继续追问。

“科研论文写作都有一定之规,形式上完全有章可循。至于如何原创,当你拿到一篇科研论文时,列出那些已知的和未知的部分以及存在的矛盾,然后列出你自己的看法。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写出许多论文,虽然不一定都能获得发表,但好歹你已经逐渐上了道儿(involved in the field)。很重要的一点是,你需要知道前人在这一领域已经做过哪些研究。此外,你的论文亦需不断加以完善。”

有人无奈道:“马上要毕业了,所以我不得不写论文,但是写论文对我在公司里工作好像没什么用,怎么办?”

“如果想在一家公司做出成绩,你需要弄清楚这公司的主流研究方向。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,知道这一领域以前有哪些研究,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如何。只有这样,你才能从公司中脱颖而出。而你在写论文时所做的工作,恰恰能够帮助你深入了解某一领域。”教授答道。

“我是一名博士生,我很想请您谈谈如何合理安排时间。”

“博士生的话嘛,你只需要一周七天,每天工作20个小时就可以了。”斯诺因教授故作轻松状。“其实,世事纷繁,我们要厘清主次,学会拒绝,将工作重心放在你的首要任务上。”

“您认为一个学生在读博期间发表多少篇论文合适?”

“3到4篇比较合适。但是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没有发表任何论文,最后也拿到了博士学位。这主要是由于他研究方向最后没有出什么适合发表的结果,所以没有任何公开发表的文章。但这位同学其因自身素质优秀,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,所以我认为应该给他博士学位。”

教授语重心长地嘱咐大家:“发论文要讲究质量。在写论文时,如果三个部分放在一篇文章中写出来效果更好的话,就不要把它们拆成三篇文章来写,否则虽然文章数量多了,质量并不怎么好。一定要写些值得别人花时间读,对得起自己学术声誉的东西。”

“做你喜欢的。”

“教授,能谈谈您是怎么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吗?”问题一抛出,场上窃笑者有之,淡定者有之,欲一探究竟者亦有之。

教授莞尔:“其实我高中时不是个好学生。高中念完后,我不想上大学,就去公路局工作了几年,但很快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那份工作。想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喜欢和人打交道,想做一名高中老师,所以就去了大学读书。本来选的是跟数学毫无关系的人文专业,没想到自己并不适合。在老师的建议下,我去做了能力倾向测试,却发现我擅长的是理科。我就想,既然我要当高中老师,那我就选学土木工程吧。没想到结果很好。大学毕业后,我去找工作,面试了很多家单位,都觉得自己并不希望把一辈子耗在这些工作上。于是只好继续念硕士,念完硕士,又去面试,结果仍然和以前一样,便继续念博士,博士毕业后,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老师,不过是大学老师。人生就是不断的尝试,发现自己到底适合什么,喜欢什么,从而了解自己(finding yourself,do what you like).

“怎样选择研究课题呢?”

“做你喜欢的,当然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(within your strength)。我通常会寻找基金来支持我想做的课题。”

“从小到大,我都是为了实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理想活着,无法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人生道路。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?”一个女生问道。

“如果要改变现状的话,我觉得至少你可以从选一门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。”

“导师和学生……需求同存异,而无须求全责备。”

“作为一名老师,您是如何挑选自己的学生的?”

“我想主要还是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吧。每当有学生想报考我的研究生时,我会约他谈一谈。如果研究方向相同,我会考察他是否是一个不轻言放弃(not easily discouraged)的人。若研究方向不同,我会给他一些建议。”

“其实导师和学生如果关系良好,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。我们所要做的是求同存异(put our difference aside),而无须求全责备(doesn’t have to be a perfect match),毕竟如果你不满意,还有机会换。获硕之日即转型之机。(master degree=breaking point=time to change)”

“现在中国大学的教授不仅需要承担国家的科研项目,还会做一些企业的项目,这使得学生疲于做项目而没有太多时间读文献做科研,请问您觉得这种现象该如何解决?”

“中国存在这样的问题,主要因为中国的环保公司,环境咨询业(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industry)还在刚刚发展阶段,所以大学就承担起向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提供技术支持(technical support)的任务。美国也是一样,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帮助,大学也会给予技术支持,但由于美国的环境咨询业比较发达,所以这部分工作主要由他们承担。中国现在的这个问题很难解决,我们只能希望并等待环境咨询业的成熟发展。”

“中美学生没有大不同。”

“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就比较喜欢问问题,而中国学生则不是。”

“非也。现在在美国已有不少少数族裔,如西班牙裔、拉美裔、非裔等,中国学生在美国已经不算是少数族裔了。我自己也曾经带过中国学生,他们很容易适应美国的学术氛围。中美学生没有大不同。”

“我的一个朋友曾说,当研讨会结束后,提问题的数量和项目的质量成正比。(how many questions are asked after a seminar is a way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a program)我不能确定这句话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,但是确实有几分在理。”

“如果去美国读博士,我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?”有人借机讨些留学经。

“这个是很难的。我的课题组有25个学生,其中有几个中国人,他们在一起经常说中文,而且也会自己组织聚会。所以在国外,同一个国家的人(ethnical group)更容易聚在一起。但是这样不利于你了解当地的文化。”

“有的同学跟当地人交流很多,他的本国朋友就会觉得受到了冷落。所以要学会保持友谊(keep the tie)。比如在国外会有寄宿家庭(host family),可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去他们家里拜访一次,了解美国人的生活,或者参加当地人举办的聚会,都会对你了解适应当地文化有帮助。”

附:

斯诺因克教授(Vernon L. Snoeyink),美国工程院院士,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终身会员,美国给水工程协会终身会员,理事,美国给水工程协会研究基金会理事,曾任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任。(文/苏珍爱,孟凡琳,图/苏珍爱)

 

Baidu
sogou